雕刻这种艺术,宣扬的意味比较大。相比于音乐需要播放需要聆听,美术需要心静需要仔细欣赏,雕刻则会比较直观的形成冲击力,击中人们的内心。从受众群体也可以适当分析,高雅的艺术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至少需要有一份接受艺术养分的心,而对于雕刻来说,无论是人物雕刻还是版图或绘画的雕刻,都会有一种立体的攻击感,更容易被人接受,不需要专门的收拾好心情,也不需要准备好自己艺术的细胞和开动疲惫的大脑开始互动和领悟,只要驻足在雕刻面前,看或不看,看多看少,它都在那里,你什么都不需要准备,总有一天,你会被它的容貌所打动。如此一来,雕刻更容易起到宣扬自身主题的作用。这也许就是雕刻的特殊威力吧。
法律行业里的雕刻,也可以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现在的电子阅卷已经比较普及了,可是在原来,阅卷需要用手抄,再后来需要复印,都是非电子的形式,再到后来用数码相机来拍照,现在发展到用手机拍和扫描成光盘等电子形式,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有的律师一直都喜欢看纸质的卷宗,就算是再现代的电子卷宗也有把它打印出来看纸质的冲动。为什么纸质的就比电子的好看呢?难道仅仅是习惯吗?可能是吧!也可能不是!就好比你喜欢看电子书还是看纸质书,你喜欢在网络里游览全世界,还是喜欢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全球旅行。雕刻就能起到现场冲击的作用,它强调立体,强调存在,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是热闹还是寂静,存在的威力就是存在。屏幕后面的东西还需要电源支撑,物理上的存在自有其大自然主场的力量。
物理的雕刻自然能够存在于天地之间,供人们不断的领悟它的精神内涵。其实任何雕刻,或者说伟大的有艺术感的雕刻,就会富有精神内涵。雕刻就是对精神内涵和代表故事的外在化,最近这些年,法律行业里有一种可视化的说法,外在含义大概是一样的,其实内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一件雕刻没有什么内在的精神含义,就是随意的拼凑或者是机械布局,则毫无艺术可言,有点类似于小时候捏泥巴的层次。所以,真正区分艺术是否伟大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眼前的载体是否含有深刻的内涵。如此一来,雕刻具有了先天立体的冲击感,外在评分较高;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要看内在意义如何。
法的雕刻,在外在来看,我们做的也都还不错,不管是西方的法律先贤,还是我们近现代的立体雕塑,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法治的内涵,这一手段,在逐步的运用。现在大街小巷和公园里的法治标语,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法治报道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法治的内涵,只是雕塑并不是很多。原因可能在于,雕塑的解读可能比较困难,譬如一个雕塑摆在人们面前,大家可能会问这是谁呀?都没有美颜的东西摆在大家面前,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吧。你如果讲这是代表法治,背后的故事是什么,等等,估计没有人听你讲的。现代的传播方式都是碎片化的,新奇式的,怎么奇怪,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就是我们法的雕刻的外在现状。
雕刻的灵魂还是内在的价值和所寄托的精神内涵,这一点,无疑是一个雕刻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如果艺术家根本不明了雕刻的内涵,你能指望靠一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拼凑起来会有意义吗?法的雕刻家同样如此,在我们雕刻一件作品或者说雕刻我们整体的法的容貌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我们要雕刻个什么东西?至于颜色搭配等等属于艺术表达的范畴,但表达的前提一定要明了要表达个什么。至于要表达什么,大家自己去想,这篇文章只讲如何雕刻,不讲要雕刻什么。就好比,只管每天如何高效工作,把自己搞的忙忙碌碌,绝口不提你在工作什么在忙什么。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对于一个哪怕是冒牌的雕刻家来讲,只让说如何雕刻,不让说雕刻的灵魂,就好比隔靴搔痒,好不舒适。哪怕只说一点也是好的。
法的雕刻的灵魂在于让人们知止,知道行为停止的边界。因为只有知道了行为停止的边界,人们的心才可以定下来,心定了才会安,安心了才会有万物的生长。为什么这么讲安心,一个人心不安就不会有精力看什么雕塑,再好的雕塑在他面前都是泡影,他不会在意这些的。最近西安因为疫情封城,食物的供给不如往常,这就是最典型的生存需求是否得到安定的考验,人的生存需要最重要的安全和食物,只有在安全和食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人才会心安,才会为社会作出贡献。法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安全和食物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根本就谈不到上层建筑,也就不存在欣赏雕塑的问题。进一步来说,除了人们最基本的生产需求得到保障之外,安心的内容还有很多,因权力钱财的获取等毫无边界的欲望蔓延,如果不及时停止,就不能定不能安。所以,我们法律人的工作和法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告诉人们行为的边界在哪里,到了边界就必须停下来。划定了一个行为的范围,可以有效的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可以的,尽管放心踏实的去做吧!发挥你的想象力发挥你的创造力,把你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为民族为人类作出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贡献吧!我们会因为有你生活变得更美好,因为有你世界更加和谐。等等。
而要激发出人这一高级动物的万物之灵,要雕刻出行为停止的边界,更核心的是要雕刻出怎样的停止的边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人们如何在法的雕刻版图里能够适从。这就需要雕出常法,就是不变的法的原则,就是作为法本身来说,不能今天变一个花样,让人们往左,明天变另外一个花样,让人们往右;不能今天告诉他可以有三平米的空间来活动,明天告诉他只有一平米的空间来活动。如果法无常法,人们根本无法适从。除了疲于应对日益变化的法之外,没有精力去做更多贡献自己的价值的事情。知止的标准,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法的疆域里知道停止的边界,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求法本身也要知道停止的边界。这是法的灵魂。当然,止,是停止,也是变动。中国人阴阳的思维从来都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之中有变。止,不是千年不变,而是有规律的让人能适从和科学的变,不是随意的变化。
雕刻的灵魂能够在具体的雕刻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能够在具体雕刻之前就形成了脑海里的模样。比如要雕刻一个威严的法的形象,大概不会在脑海形成美颜的模样。法的雕刻并不容易,古今中外搜索一下,雕刻大多数跟宗教有关,像石窟、壁画,等等。这也是因为宗教的教义很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多少年来似乎改变不大,所以相对容易用雕塑把宗教的故事讲好。法的故事,流传最广的是: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则法的故事就有停止的意味,就可以用外在的雕塑来表达这一精神内涵。当然,法的精神内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法的雕刻程度远远不及宗教雕刻的核心原因。
雕刻个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就要进行到怎么雕刻了。
雕虫小技自然是要掌握的,承办一起案件或者处置一个法律项目,法律人的基本功必须得扎实。比如如何阅读法律条文,如何阅卷,如何调整发言的语气,如何发问,如何进行有深度的辩论,等等。这些脱离于具体案件纯技术的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能看不起这些雕虫小技。就好比一个雕刻家不懂得色彩搭配,不懂得选材,就不可能会有不朽的作品。
小技易得,大道难寻。在法的雕刻的路上,寻找大道,通向目标是从始至终的事情。在找寻大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的关系会有书本上的法与现实中的法,需要处理书本中的法与理想中的法,需要处理现实中的法与理想中的法,需要处理不同类型当事人与不同类型法的融合与冲突,需要处理不同类型当事人与不同类型裁判者的融合与冲突,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我们自己与不同类型裁判者的关系,需要考量裁判者的实际作出裁判的内部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和关系,会有不同的面貌出现,最主要的有,法官是法庭上的权威,但在审判委员会中可能就不是权威;律师和当事人在庭下对法律或者事实了解是权威,在法庭上与对方律师和当事人或者跟检察官在一起时,可能就不是权威;检察官的职权划分也同样存在问题。而所有的这些现象,我们都必须清晰认识到,并且要知道如何的排列组合,因为要雕刻一个容貌,鼻子眼睛你不能把位置搞错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排列组合之前法律人需要知道这些不同关系的属性,以及准确的认识这些关系。有的人会在自己的领域里称王称霸称天下,自信满满;有的人一上法庭就发怵,理论功底很深就是说不出话来,信心严重受挫,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案件败诉之后,对审委会制度提出质疑,对职业产生怀疑,转入禅宗之门;有的在利益腐蚀的窃喜中对法带上了有色眼镜,嘴里高喊法治心里不屑与法为伍。各种属性的观点和情绪充斥在法的领域里,像一个不停摇晃的万花筒,什么颜色都有,什么都看不清楚,糊糊涂涂,混混沌沌。
面对这些不同的属性,我们需要保持的认知原则就是既不过分夸大胜诉案件中自我的价值,也不在案件败诉后过分贬低自我的价值。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从天体运行的智慧中告诉了我们答案。五行相生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关系:木与土、金相克,火与水、金相克,土与木、水相克,金与木、火相克,水与火、土相克。生与克,只是位置和关系的问题,不存在一个属性是固定的生还是克,我们要学会如何运用生和克,将生与克的道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法的雕刻会更加和谐美观。
法的雕刻,任重而道远。法的雕刻家们,在大道小技的雕刻之路上,希望能寻得一丝灵感,有边界,有自由,有价值。
作者:
智艳军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马笑天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86-10)58173785
maxiaotian@king-capital.com